${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财经频道>>财经快讯
营口民营经济蝶变记

2025-10-30 09:51:49 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

  辽东湾畔,民营经济拔节向上。

  贡献81%的GDP、82%的税收、90%以上的就业岗位、97%的经营主体,这是营口民营经济交出的成绩单。无论是数量、体量,还是质量,民营经济已成长为参天大树,营口成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营口如何让民营经济“长红”?在11月1日第五届“营口民营企业家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实地探寻营口民营经济蝶变升级的动力密码。

促创新

为成果转化架桥铺路

  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营口民营经济进化、迭代、进阶的必答题。

  开局给你几口大缸,能否发展成一家叫得响的企业集团?这不是游戏,而是发生在营口的创业故事。

  在天元航材(营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厅里,陈列着两口农家常见的大水缸。20世纪90年代,公司创始人吕德斌正是用这两口水缸作料槽,获得了“第一桶金”。

  无独有偶。辽宁向阳科化集团1984年创立之初,工人们也用大缸搅拌化学原料。这是个没啥技术含量的体力活,然而,向阳科化、天元航材这些民营企业没有满足于“出大力、流大汗”,而是毅然走上创新驱动、迭代升级之路。

  “转型动机来自于市场倒逼。”向阳科化总经理王贺说,由于准入门槛低,同类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厂子很快就撑不住了。

  破局之道是筑巢引凤,给科研成果转化搭桥铺路,实现从小试到中试再到量产的全产业链贯通,让科技成果变成企业有竞争力的产品。

  这意味着,高校院所在这里能“一站式”完成科研成果转化。反之,市场需要的产品也能在此迅速找到“一揽子”解决方案,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这么做前期投入大,但后期收益更大。”王贺说,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天津大学等纷纷与向阳科化共建产学研用平台,并推出一系列“王炸”级别产品。比如丙烯腈催化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天元航材的产品则应用到“天宫一号”和“神舟”系列飞船上。

  王贺坦言,技术迭代就像“打游戏升级”,需要以用户为导向不断改进技术。2023年建成烷基铝生产线,2024年建成环丁砜生产线,2025年建成硬脂酸钙生产线,技术迭代助推向阳科化成为全国66家重点扶持高科技企业、我国最具规模的聚烯烃催化剂制造商之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营口曾涌现出许多化工厂。如今,不迭代、迭代慢的企业早已被市场淘汰,不断迭代的则成长为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一个个优胜劣汰的故事,都在诠释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此,营口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育成体系,建立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148家、新质生产力育成工作站3个,技术合同登记额连续5年保持20%的高速增长,累计培育24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强生态

营造尊企爱企良好氛围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在营口“雨林式”生态系统的滋养下,出现了一大批眼界宽、思路活、敢创新的企业家。

  25年前,辽宁东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还是营口市鲅鱼圈区芦屯镇近千家塑料袋工厂中的一员,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最大的对日出口塑料袋生产企业。

  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

  该公司董事长文起东说,他曾是一名乐手,搞过商演,开过酒店,干过外贸,最后将事业重心放在塑料包装行业。一路走来最大的体会是:企业家的认知边界有多大,企业的发展边界就有多大。企业家要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成长。

  这从他的头衔可见一斑:高级工程师、中国青年创业导师、辽宁省外贸专家、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他经常走上三尺讲台,将自己学习与成长的故事分享给心怀梦想的创业者。

  近几年,专用车市场大洗牌,一大批企业淘汰出局,市场格局加速向头部集中。辽宁金天马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却逆势飞扬,订单排到了明年。该公司董事长郑松军说:“过去我们缺少核心技术,车桥、悬挂等关键零部件依赖外部采购,吃的是拼装饭。现在我们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力,向上游的技术研发与材料创新和下游的品牌建设与服务增值艰难而坚决地攀爬。”

  为了锤炼攀爬本领,在行业淘汰赛中笑到最后,郑松军下足了苦功。他曾以打工者身份拜师学艺,专门跑到大企业学习管理经验,每天泡在车间里和工人一起查漏洞、优流程、提效能。

  “你别看尼龙扎带每个才几分钱,可架不住用得多,一年要花掉上百万元。”在车间待久了,郑松军对设备型号、技术标准及成本控制如数家珍。

  看似抠门的郑松军,却舍得在提升品质上投入。为了让油漆美观耐磨,投资上亿元建设智能生产线;为了让车辆皮实耐用,与首钢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发特种钢材……从能用到好用,从组装到智造,手握52项专利的金天马逐渐在业界声名鹊起,跻身头部企业行列。

  在营口,政府对民营企业家并不是单纯地给优惠、给资源、给政策,更重要的是给空间、给平台、给信心,提高企业家社会地位,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推崇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民营企业家站上时代潮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优服务

以政府有为促企业有成

  在营口,优化营商环境的落脚点不仅是态度好了、审批快了,而是通过政务服务模式的迭代升级,以“政府所能”匹配“企业所需”,政府有为、企业有成,缺一不可。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以金天马为龙头组建专用车制造产业园,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以东盛科技为盟主组建农产品保鲜材料与技术产学研联盟,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出击,行业格局豁然开朗。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在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建发盛海、大红德邻、昌成新材料等企业在一期投资尝到“甜头”后,纷纷追加投资上马二期、三期项目,由“头回客”变成“回头客”,企业用“真金白银”的投入,为营商环境投下赞成票。

  老边区委书记彭伟认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不仅是助企纾困,将惠企政策送上门,提供贴心服务,更要跳出以往思维惯性,以全局视野、全产业链思维帮助企业搭建平台、对接资源,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企业占领更多市场,这是帮助企业行稳致远的长久之策。

  老边区有多家钢铁企业,对废钢的需求量较大。过去都是从外地购进,成本较高。今年,老边区引进废钢铁加工配送项目,为钢铁企业构建直供体系,形成“回收—加工—炼钢”的闭环循环模式。如此一来,企业降了成本,地方添了新业态,一举两得。

  从以立法形式设置“营口民营企业家日”到在全省率先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从施行《营口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到出台服务联络和诉求办理机制,持续的政策迭代与载体创新,让民营经济枝繁叶茂。截至9月底,营口民营经济经营主体新设30935户,同比增长6.63%,总数达31.1万户。

  政务服务模式的迭变,让政企成为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同行者”。市委书记、市长“会客厅”今年以来举办5期,政企面对面换来心贴心;与21家省级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带来更多金融活水;在游人如织的辽河老街复建郑友和大酱园,为企业提供润物无声的文化支撑;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机关食堂敞开大门,向企业职工开放……

  当下的营口民营经济,正如日夜奔涌的大辽河,进行一场静水深流式的变革:注入创新基因,强化素质提升,提供要素保障。这场变革的深层意义,不仅在于经济数据的提升,更在于发展理念的迭代——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营口民营经济一路向好,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从“一马当先”到“万马奔腾”,从“一簇簇劲草”到“一棵棵参天大树”,营口民营经济在发展壮大中走在前、挑大梁。

  (辽宁日报记者 侯悦林 徐鑫)

责任编辑:陈石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