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辽北大地,处处铺展着丰收的画卷。铁岭县的稻田翻涌金浪,昌图县的玉米结满“金棒”,从平原到乡野,沉甸甸的果实里藏着收获的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万鑫水稻种植合作社机收现场,5台收割机依次推进收割水稻。
铁岭县双井子镇的5.5万亩稻田率先拉开丰收序幕,这片辽北“稻香小镇”的黑土地被金黄覆盖,辽河与王河的滋养让稻穗饱满得坠弯了腰。双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8台收割机穿梭田间,割刀起落间,稻穗便完成脱粒筛选,金灿灿的稻谷倾泻入袋,理事长王喜华算了笔账:“今年亩产达1350到1400斤,米质好、价格俏,7天就能收完2100亩地。”

将收割上来的稻粒进行装车。

水稻收割机排列成行,开始大面积收割。
在铁岭县新台子镇,万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机收现场尤为热闹。12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呈梯队式推进,履带碾过田垄留下规整痕迹,割台卷入稻穗的瞬间,秸秆粉碎还田与稻谷脱粒同步完成。合作社负责人站在田埂上实时调度,通过农机北斗导航系统查看作业进度:“今年引入的智能收割机效率翻倍,一台机器一天能收80亩,脱粒清选率达99%,目前已完成1800亩水稻收割,预计3天内就能完成全部地块采收。”农户们跟着农机捡拾遗漏的稻穗,稻香里混着欢声笑语,收割机的轰鸣成了最动听的丰收进行曲。

秋收现场展现出一幅美丽画卷。
昌图县老城镇的玉米地则是另一番壮景。作为全国产粮大县的核心区,这里的千亩示范田采用“二比空”“四比空”等种植模式,4900株/亩的高密度植株通风透光,玉米穗足有小臂粗壮。阳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籽粒直收机往来作业,秸秆与果穗自动分离,理事长李忠华满脸自豪:“气象专家全程指导,试验田亩产比去年多收100公斤,这玉米籽粒饱满,卖价稳着呢!”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地块,更是实现“一亩双收”,每亩玉米达459.4公斤,还能收获139.16公斤大豆,比单种玉米增收百元。

金灿灿的玉米堆满了车。

昌图县阳宇合作社院子里一派繁忙景象。

玉米联合收割机在沃野上收割作业。
丰收的喜悦已蔓延至铁岭全域。全市大田农作物迎来“满仓季”,玉米、水稻等主粮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产量品质双提升,粮食安全根基愈发稳固。城郊的秋菜大田里,青帮白菜整齐码放,菜农们正忙着分拣装车,新鲜蔬菜直供城区市场。

农民抱着坠弯了腰的稻穗,笑得合不拢嘴。
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深耕细作,到特色种养的多元发展,铁岭用丰收诠释着辽北粮仓的担当。田间的机器还在轰鸣,农户的笑容格外灿烂,这个金秋,丰收的故事正在每一寸土地上生动书写。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海洋)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